央广网兰州9月15日消息(记者邸文炯 通讯员刘建军 李峙江)秋日的甘肃成县硕果累累,田园五彩斑斓,耕耘在田间的群众忙碌着收获一年的劳动果实。
沿着蜿蜒的公路从县城向上而行十多分钟,便来到位于甘肃成县王磨镇罗家河村的张卫林家中,还未到大门口,就听见了机器的轰鸣声,闻见了青皮核桃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走进成县林缘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卫林家不太宽阔的院子里,一袋袋青皮核桃通过脱皮、清洗、烘干、装箱、装车几道程序,便被送往全国各地。张卫林这段时间特别忙,不但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核桃销售订单,还要为外地前来收购核桃的大客户联系货源,组织人力采收家庭农场种植的核桃、加工鲜核桃。
“过去,成县核桃的管护、采摘、脱皮完全依靠手工,晾晒还要看天气,人工成本、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低、品质跟不上客户的需要,销售很被动。”张卫林深感创业的艰难,但他一直在坚持。
过去由于生产效率低,核桃品相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强,和张卫林一样,成县的核桃加工企业、合作社、销售平台经营受限,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成县经过多方调研,紧紧抓住核桃初加工水平提升这个源头性、关键性症结,大力推广核桃初加工机械化进程,为全县245个村全部配备了核桃脱皮、清洗、烘干设备,动员核桃种植大户、合作社购置初加工设备,以“小机械”的推广使用全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为全县核桃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鲜核桃销售关键是鲜,为了保鲜提品质,张卫林不断地动脑筋改进鲜核桃加工技术,让成县鲜核桃以高品质走进千家万户。他介绍,刚脱皮的核桃如果不及时去除多余的水分,水分进入核桃内部,就会造成核桃仁发黄、变味。因此,把脱皮清洗后的核桃立即放进烘干机,快速去掉壳外部的水分,用网袋装好核桃放进包装盒,不但延长了鲜核桃的保质期,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核桃初加工机械设备的推广使用为核桃种植户争取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让加工销售企业吃下“定心丸”,全县20多家核桃销售企业、合作社加速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是过去人工生产的40倍,每公斤核桃的加工成本在原来基础上降低了2.5元左右,有力促进核桃加工企业及核桃种植户的利益双赢。
在各方的努力下,成县核桃赢得各地消费者的信赖。“成县核桃”也成为优质核桃品牌,青皮核桃、鲜核桃、核桃果、核桃仁、核桃油、核桃系列食品等各类产品的销路持续畅通。
核桃销路的顺畅带动了核桃价格的提升,充分调动了群众核桃种植管理的积极性,原料供应源头不断充实壮大。同时,生产成本的下降和原料供应的稳定又为企业创造更大生产效益、更大利润空间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种植营销大户为主,群众共同参与的“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互利共赢发展局面,让成县核桃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我在经营好家庭农场200亩核桃基地的同时,今年已经收购销售青皮核桃100多吨、加工青皮核桃10多吨,每天鲜核桃销售量在1000多斤,为当地20多人提供务工就业机会,初步形成了核桃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让群众从核桃产业发展中真正得到了收益。”张卫林说。
成县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核桃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漫山遍野都长满了核桃树。
“围绕规模化发展、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培育出了7家核桃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和20多家核桃专业合作社,以及一大批以核桃种植、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带头人。”成县林草局局长武向宁说,成县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的渠道持续拓宽,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成县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核桃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漫山遍野都长满了核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