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AG真人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眼下,新疆棉花陆续开始收获。在昌吉州玛纳斯县,74万亩棉花陆续进入成熟期,棉农们抢抓有利时机,开始大面积机械化采收新棉。
玛纳斯县南靠天山山脉,土壤肥沃,光热水土资源丰富,适宜种植棉花,是新疆的重要棉花产区,也是国家级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今年当地棉花种植面积74万亩。在玛纳斯县凉州户镇吕家庄村的万亩棉田里,三台新引进的棉花采收打包一体机正在采收棉花。采棉机能够高效快速地将棉花从棉秆上脱离,采净率高达95%以上,一台采棉机平均每天可采收700多亩棉花,相当于1000名拾花工劳动量的总和。
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聚连心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潘晓勤:现在我们种棉花从种到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通过数字化农业实现了水肥一体化,通过新的技术应用,我们棉花品质提高了,产量也得到了一定提升,收入也好了
为确保棉花采收顺利进行,新疆组织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种植户解决技术问题和协调采收机械车辆。目前,新疆棉花自北向南陆续成熟收获,10月5日以后将进入大面积收获,预计新疆棉花今年产量在500万吨以上。
在新疆,过去种植棉花多采用“矮密早”植棉模式,具体就是矮化植株高度、增加种植密度、促进早熟。“矮密早”模式适宜新疆水资源紧张、蒸发量大的特点,在手摘棉花时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棉花规模化生产及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机采棉迅速发展,在创新和发展传统“矮密早”植棉模式的基础上,“宽早优”植棉新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宽”是指行距拓宽,“早”是指棉花早发早熟,“优”是指原棉品质优良。它是适应新疆地区棉花机械化采收、提升棉花生产品质需求的一种绿色、高质、高效、高产植棉新模式。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 宋美珍:“宽早优”植棉技术具有四大优势,即增温增光、减药减肥减人工、绿色提质和增产增效。通过扩行距、降密度、壮植株、增株高,棉花单产可提高10%以上,原棉品质提高1个档级。
有了良种,还需要良法。“宽早优”植棉新模式结合优质棉花新品种中棉113,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 李付广: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113,综合性状优良,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逆等特点,配合“宽早优”种植模式在新疆大面积推广种植,确保新疆地区高品质棉花稳定供应。
为加快“宽早优”植棉技术的推广,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建立了“种子企业+科技示范户+轧花厂”的推广应用体系,在新疆累计推广面积4100多万亩。
农用残膜可能被风吹散,或者被水流带入河流和湖泊,不仅会影响土壤和水的质量,还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 马雄风:没有及时清理的农膜还可能被收获机器卷入其中,导致收获效率下降,棉花品质和后端产品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这些残留的农膜也可能对土壤结构和肥力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针对新疆农用残膜回收问题,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联合相关科研单位研发了废旧地膜收集利用处理体系,与目前普遍采用的废旧地膜处理生产线相比,该处理体系无需用水对废旧地膜进行清洗,而是通过粉碎、干洗、筛选等生产流程,把地膜、秸秆、尘土完全分离,直接将分离后的废旧地膜加工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物流托盘、垃圾桶、窨井盖等塑料制品,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 李付广:同时,还可以将掺杂在废旧地膜中的秸秆类物质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加工成植物纤维压制品,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目前,第一条生产线万亩的回收残膜。